2012年10月29日

亨利四世高中 / Petite promenade dans le Lycée Henri IV

一九八〇年,正值荳蔻年華的玉女偶像蘇菲瑪索演出電影《第一次接觸》。片中描述法國青少年情竇初開,在音樂與夢想中成長的故事。這部電影推出後轟動全球,是台灣許多五、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。直到來了法國,我才知道故事中的女主角,乃是巴黎亨利四世高中的學生。


亨利四世高中位於巴黎拉丁區,毗鄰萬神殿與盧森堡公園,聲譽卓著,名聞遐邇。它與其它中學有何不同之處呢?原來,法國雖然實行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,高中基本免試入學;只要畢業會考(BAC)及格,多半能順利申請進入大學。然而,真正出類拔萃的學生,通常並不就讀普通大學,而是通過考試進入「高等學院」,學習文史哲學、法商、理工等學科,日後在各個領域居於領導地位。例如存在主義哲學大師沙特、女性主義先驅西蒙波娃等人所畢業的高等師範學院,即隸屬此一教育體系。

簡而言之,法國的高等教育帶有強烈菁英主義色彩。要躋身高等學院,必須先歷練困難的考試;而為了在激烈競爭中勝出,方法之一是先進入明星學校及其「高等學院預備班」。亨利四世、路易大帝等明星高中就是在這種制度下,贏得法國父母的寵愛,頂戴著亮麗奪目的光環。


國家大事固然需要菁英人才領導,但法國人也明白,許多璞玉藏身山野,只有雕琢才能使其璀璨。所以近幾年來,部分明星高中與高等學院開始為郊區青少年或移民後裔保留名額,期望藉由教育的力量,促進社會階級流動。其成效雖仍有待觀察,但巧合的是,亨利四世高中的校訓正是「Domus Omnibus Una」,在拉丁文裡意指「給所有人的屋舍」。

基於校園安全,法國的中小學平常不對外開放。若是自己沒有子女、親友在名校就讀或執教,又想領略名校風采,不妨利用秋季開學期間的「歐洲古蹟日」。這項活動每年在歐洲多國舉行,讓民眾得以一睹平常不對外開放的古蹟建築,甚至可以搭乘古董級的地鐵列車周遊巴黎,其目的是為了讓民眾更加珍惜且認同民族文化遺產。亨利四世高中的校舍前身乃是中世紀修道院,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後才改為學校。悠久的歷史,使其亦被列入古蹟日的開放參訪點。


今年的古蹟日當天,我排了大約一小時的隊伍,隨著其他好奇的巴黎民眾跨入亨利四世高中校園。校舍的規劃極為簡樸清幽,大體維持舊有樣貌,既沒有拔地而起的炫富大樓,也沒有政商名流的訓勉題字。校舍中庭裡的花草,清淺搖曳在秋日的和風裡。扶疏的樹影,參差掠過斑駁的石牆。其中一間教室,甚至在地板下保留了古代的校舍地基遺址。隔著透明的玻璃板,我們腳下見到的是剝落的石塊與砂礫。在歷史長河裡,每一次競爭所塑造出的成功或失敗,終將只是渺渺星塵。亨利四世高中的明星風采,或許並不在於它的超高升學率或名人校友,而是它內斂低調的氣質吧。

(原載於《國語日報》2012年10月29日少年文藝版)

2 則留言:

小怡 提到...

看完文章
突然想起由Robin Williams主演的電影"Dead Poets Society"
前兩張照片很像電影的場景
最後一張陽光灑進教室
在牆壁上呈現出的斑駁光影
很有秋日微涼的味道

適合秋天閱讀的好文!

Shih-Lung Lo 提到...

謝謝讚美!這個學校的學生真的都很厲害唷!
不過他們畢竟是公立高中,所以應該還是跟私立貴族學校有一點點不同吧。
(其實我也只是參觀的觀光客而已....)

很高興你喜歡照片。那天天氣非常好,一切都要感謝太陽公公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