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2日

我所知道的新橋 Flâner près du Pont-Neuf


塞納河上有許多橋,「新橋」無疑是最知名的一座。它的外觀潔白素樸,不像亞歷山大三世橋金碧輝煌。它的橋面有車輛繁忙通行於上,不像藝術橋可供行人悠閒散步野餐。二十多年前的愛情電影《新橋戀人》,卻使它成為許多遊客心目中的浪漫景點。
十七世紀初完工的新橋,迄今已有四百年歷史。它是巴黎第一座未在橋面上搭建房舍的橋。原因是當時住在羅浮宮裡的法國皇室,不希望一開窗就見到橋上的貧窮百姓,所以下達此項禁令。有趣的是,由於橋上沒有人家居住,反而成了貨物買賣流通的絕佳商業地段。
根據同時代詩人貝爾托Berthaud)的韻詩〈巴黎市〉描述,新橋上有販賣跌打損傷藥膏的小販、巡迴各地拔牙的郎中、兜售舊家俱的二手商、舊書商、演唱新編歌曲的「流行」歌手、說笑話吹牛皮的講古人、放煙火變魔術的江湖藝人、耍杯弄球的雜技演員、叫賣禽肉的攤商等等。形形色色的販夫走卒,都聚集在這條橋上。貝爾托因此形容新橋是「庶民生活大舞台」。
「舞台」來形容新橋,其實非常貼切。因為那時的確有許多露天的「野台戲,在新橋與西堤島太子妃廣場交界處演出。內容不外乎是滑稽喜鬧的題材,例如把一個傻蛋騙進麻布袋裡,然後用棒子把他打得唉唉叫之類的無厘頭劇情。古典戲劇大師莫里哀小時候常跟外公一起到新橋閒逛,看遍各種喜劇把式。或許從那時候起,「戲胞」已然在劇作家的幼小心靈裡滋長。
新橋藝人在十七世紀中期以後逐漸衰落,但橋上其它商業活動要到十九世紀中葉才完全消失。今日新橋北端的塞納河岸,聚集了一整排的花店。雖然不比西堤島上的花商規模,但每逢週末假日,仍有許多到河畔遊憩的居民,順此添購時卉鮮花。寵物店也是此處常見的商家之一。門外多擺設有誇張造型的飛禽走獸,吸引大人小孩的眼光。當然,這些假猩猩、假海龜在店裡是找不到的後巷裡則有傢飾用品與咖啡食堂,平價或潮流,各有主顧不同。其中一家大型平價傢飾店的二樓,正好有大型落地窗面向塞納河。來此精打細算的民眾或許住不起濱河豪宅,但坐在店內待售的居家沙發椅上近眺塞納河,也算是過足乾癮。
越過塞納河到達新橋南端,就會見到康緹堤岸上的巴黎鑄幣局。創立於九世紀的鑄幣局,除了製造民眾日常所需的錢幣之外,也發行許多紀念性質的錢幣供民眾收藏。從童話人物小王子,乃至高中畢業會考及格,都是倍受好評的金銀幣主題。
若是不想沾染銅臭味,不妨沿著河岸逛舊書攤。只不過好奇的遊客總比掏腰包的書呆子多,所以舊書商從不打算積極招呼你。「書」在法文裡叫livre」,這個字也是法國古代錢幣的單位(今天它常用來指稱「英鎊」)。雖然書中自有黃金屋,但大部分法國人都不喜歡開口談錢,所以口頭上更喜歡把書叫做bouquin」,而河岸的舊書商自然也就稱為bouquiniste」。
不管是否有閒閱覽群書,書香總是居家不可缺少的氣味。新橋週邊的商家深諳箇中道理。大奧古斯汀堤岸上有家「舊書商」,是米其林三星名廚的旗下餐廳。窗明几淨的時尚裝飾、精巧俊俏的料理擺盤,與河岸那些散發著鐵鏽味的墨綠色書櫃,恰成鮮明對比。而與「舊書商」餐廳只有一巷之隔的「貝茹斯」,則是創立於十八世紀的老字號餐廳,門面雕飾古色古香,陳舊卻又不失風華。昔日左拉、喬治桑、雨果等作家曾為座上常客,今天也是許多賢人聞達聚會之所。
這種古典與現代交錯、庶民與貴冑的巧妙融合,是巴黎的獨特氣質。如今新橋雖是塞納河上最舊的一座橋,但它總也不老,串連著每一代法國人的故事。

(原載於201242《國語日報》少年文藝版

沒有留言: